又有大股东因违规减持被处罚。管理层可以考虑用技术手段直接“锁定”大股东持股 ,符合条件后解锁相应数量,从技术上杜绝违规减持,用科技来防范资本违规 。
5月23日晚间 ,证监会官网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,田汉、京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、建水泰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因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、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罚没近2.3亿元。
违规减持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,更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,侵蚀着资本市场的公信力。在此背景下 ,本栏建议管理层运用技术手段直接“锁定 ”大股东持股,以从技术层面杜绝违规减持,或许将为资本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思路 。
违规减持乱象偶有发生 ,根源在于违规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。对于一些大股东而言,违规减持所带来的巨额利益诱惑,远超可能面临的处罚成本。这种不对等使得部分大股东心存侥幸 ,不惜铤而走险。传统的监管方式,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威慑作用,但往往依赖于事后的调查与惩处 ,存在一定的滞后性,难以在违规行为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遏制 。而技术手段的引入,则能够弥补这一监管短板 ,实现从事后追责到事前预防的转变。
通过技术手段“锁定”大股东持股,并依据减持条件解锁相应数量,这一方法具有显著优势。首先,它从源头上切断了违规减持的通道 。大股东无法随意处置被锁定的股份 ,只能在符合规定并披露减持方案后,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减持。这就如同为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套上了一层保护罩,让违规减持无法实现。其次 ,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。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,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地监控大股东的持股变动情况,不符合要求的大股东持股默认不可卖出 ,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违规减持行为的发生。
当然,技术手段要限制的只是大股东的违规减持问题,大股东的其他股东权利都不会受到影响 ,例如大股东的投票权、分红权 、优先配售权等都一切如常,唯一需要操作的就是在减持股票前先进行“解锁”,即按照监管规定完成发布减持公告并解锁公告数量的持股。
当然 ,技术手段并非万能,它应与传统监管方式相结合,形成互补 。监管部门仍需加强对大股东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诚信意识培养,提高其合规意识。同时 ,对于违规减持行为,要继续加大处罚力度,提高违规成本 ,形成有效的威慑。
用科技手段防范违规减持或许值得尝试,它为解决违规减持这一顽疾提供了新的路径,有望从技术层面筑牢资本市场的防火墙 ,维护市场的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这将杜绝大股东的违规减持行为 。
北京商报评论员周科竞
(文章来源:北京商报)
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APP-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-在线配资开户^紧急应对机制: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紧急应对机制,以应对市场突发事件或系统故障等情况。在紧急情况下,我们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确保客户资金与交易安全不受影响,并为客户提供及时、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在智能清洁家电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2025年,MOVA以颠覆性技术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成为了行业高端化的标杆。其扫地机器人产...
近期多个互联网平台出现“上海即将成立数字人民币银行”“招募数字人民币推广员”等信息。经向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核实,...
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,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.1696,调升45点。...
3月24日,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洋王”,002724.SZ)早盘一字跌停,此后股价拉涨,尾盘封涨停板...
2025年4月11日晚间,卤制品行业领军企业煌上煌(002695.SZ)发布2024年度报告。公告显示,公司全年实现营业...